花战

[日] 鬼塚忠
序 各位是否耳闻过池坊之名呢? 池坊在十六世纪后期,创造出了新的“美感”。 插花并不仅仅是插出绽放的美丽花草来欣赏,还需要将花草于野山水边生长的自然之姿呈现于花器之上,并让观者感受到花草的“生命背景”。 虽过去五百五十多年,池坊之美的哲学却不曾改变,子子孙孙绵延继承,最终成就了称为“花道”的花之道。池坊的花道并不局限于日本,更展翅飞翔至广大的世界。 池坊创作出的美之形态,可在“立花”中窥见其奥秘。立花独特的美丽律仪中蕴藏着所有的意义。花与花器的水面相接之处称为“水际”,其特征之一为垂直立伸。而立花中心有一条笔直伸向天际的无形的“正中线”,此线仿若由水际相连起天与地,并且绝不歪斜。 由正中线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伸出的枝条称为“七九道具”。名曰“道具”,是因为这些枝条与锯子或剪刀一样都具有“使用目的”,也就是说,立花所有的枝条都“扮演着某种角色”。如此,各个枝条十分默契地相互补合映衬,构成了绝妙的均衡。 我们形容立花的构成时,会用“右长左短古今远近”这句话,描述的是“右边的枝条若长,则左边的枝条须短”“古与新”“远景与近景”等将各项要素整然调和的思维。其中“古今”一词更是特别,其意并不仅单纯指古与新,也叙说了花蕾、满开的花以及枯朽凋零的叶片等生命的推移与时间的流逝。立花不单是造形之物,其神圣的氛围更让人感到司掌世间森罗万象的神之存在。 提到立花诞生的背景,就必须说到作为花道发祥地以及池坊根据地的六角堂(紫云山顶法寺)。六角堂由圣德太子建于五八七年,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的“佛前供花”,则借由六角堂的僧侣之手发展得更臻极致。 在佛教东传以前,日本人相信松树与桧木等常绿树栖宿着神灵。曾为农耕民族的日本人怀抱着敬畏自然之心与自然共生。祭礼中神灵凭依的常绿树与供佛的“佛前供花”融合,诞生了呈奉神佛的“立て花”(Tatehana)。随着室町时代建筑样式的改变,开始出现了摆饰挂轴与作为中国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