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21位思想家

[澳] 麦肯齐·沃克
导论 昔日的公共知识分子而今到哪里去了?只要谈起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大家一般都会用衰落来形容。再也没有萨特和波伏娃了,也没有帕索里尼、詹姆斯·鲍德温了。我们或许会问,为什么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总与这种衰落之感联系在一起呢?或许还可以问:眼下正在写作的人之中,有谁应该成为普遍讨论的一部分呢? 为了回避关于公共知识分子的种种惯性思维和预设,我们不妨换一个词,就用一般知识分子(general intellects)吧。马克思有一名篇,现在通常叫做《机器论片段》(Fragment on Machines),其中谈到了一般智力(the general intellect)这个概念。我之后还会再讨论它,这里只是大致说一下:马克思提出“一般智力”,可能是为了探究智力劳动一类事物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现在,我们把公共知识分子的问题和一般智力联系起来看。公共知识分子的衰落或许与智力劳动终于被生产过程吸纳有关。问题不在于当代知识分子个人层面上达不到先贤近乎传奇的高度。当代智力工作者必须在不同于以往的制度下工作。这种制度以精细得多的方式将智力工作者安插到榨取其成果价值的流程当中。一个人就算有心当萨特或波伏娃,他或她也是做不到的。 顺着这个例子再讲两句:当时,萨特和波伏娃靠笔和打字机是能养活自己的。当时存在着以大规模印刷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当时的高等教育在迅速扩张,为他们的书提供了读者。还有一点不能忘记:他们是精英教育制度培育的产物,在他们受教育的国家,精英教育仍然拥有崇高声誉和地位的光环。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粗略介绍,但我的基本观点是:在当代,智力工作面临着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境况。当代知识分子几乎不可能靠写具有智识挑战性的书养活自己,而要有一份全职工作才行,通常是在大学里。 大学也和过去不一样了。大学不再是一种培养有能力管理资本主义社会人才的特殊机构,反而越来越像一门生意。学术工作必须在管理制度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