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风暴:郑成功与大明王朝

[日] 陈舜臣
因转码电子书文本格式问题,本书注释有略 图片 呼喊 走出兴福寺,统太郎在寺门前驻足。 朱红门柱非但不落俗套,反倒洋溢着某种清新质朴之感。蓝底的门匾,题有三个苍劲的金泥大字——东明山。现今,位于长崎市寺町的兴福寺也挂有一块写着“东明山”的门匾,题字出自隐元和尚之手。 而我们的故事开端于宽永[1]二十一年(1644)的夏天,距隐元和尚东渡日本还有十年。这年十二月,天皇改年号为正保[2]。 此时,林田统太郎抬头仰望着的“东明山”三字,是兴福寺现任住持默子和尚的手笔。而明朝知名画师逸然和尚则接受默子和尚的赴日诚邀,今日刚抵达。 “统云……”统太郎自言自语道。 统太郎立志成为一名画师。而今他自认为已经是一名画师了。他自幼爱画,志以自身美学呈现尘世万象。年幼的统太郎曾经想不明白:这世上难道还存在比画师更好的谋生之道吗?世人为何不憧憬成为画师呢?而时年二十二岁的他则想给自己取个能标榜画师身份的雅号。经朋友吴少峰的介绍,他拜访了刚刚来日本的逸然和尚,请求赐名。 “贫僧便从施主本名中借用一字……统云,如何?”逸然和尚笑道。 初赴日本的逸然和尚还不能与人用日语交谈,还得仰赖在日谋生多年的吴少峰做通译。而统太郎从平户的唐人画师那里学了些汉文,即便没有通译,他也能懂些简单的汉语。 吴少峰在寺门口对统太郎略抱歉道:“逸然师父长途跋涉而来,需要休息。今日便不多留你了。” “岂敢,岂敢,我还要多谢款待。请转告师父好生歇息,容晚生两日后再来拜访。”统太郎作揖道。吴少峰告辞,返回寺院。 统太郎再度仰观门上的匾额,深感不虚此行。逸然大师虽然惜字如金,他的话却是字字珠玑。他一边在心里反复揣摩高僧所说的一字一句,一边朝山下走去。此时的城镇已被暮色笼罩。“啊!”统太郎突然感到后脑勺一阵剧痛,便昏了过去。 一个黑衣黑裤的人将瘫软在地上的统太郎拖进密林之中。 长崎有三处唐人寺,最古老的东明山兴福寺建于元和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