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问我什么是流行乐

橄榄古典音乐 音乐爱好者
只听贝多芬,你们什么都不懂 文/马光辉 2017年夏天,为筹备一本最终在2019年面世的肖邦主题杂志书,橄榄古典音乐一行四人前往波兰实地考察。带队导游毕达是一位中国通,在目的地之间穿梭的路上,他总能想到各种方法活跃车内气氛。一个阴雨天的下午,我们马上要参观栖息着雷蒙特、基耶斯洛夫斯基等伟大灵魂的波旺茨基墓园,车内气氛难免沉重。突然,毕达拿出手机向我们分享他的音乐新发现,屏幕上正在播放日本女团AKB48的演唱会,她们卖力地唱着“我要巧克力,我爱巧克力,但我怕会变胖”。在我们以某种猎奇的眼光“审视”这段视频并放声大笑时,波旺茨基墓园到了,车停下来,毕达脱口而出——天天听贝多芬,你们什么都不懂。 在筹备现在你手上拿着的这本杂志书时,毕达这句玩笑话总是时不时重现。当时的我们一笑而过,许是因为,听古典音乐的我们,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懂呢?巴赫用他数学般精密的作曲穷尽了理性;借着上帝之手写作的莫扎特穷尽了音乐中纯粹的欢乐;“凡人”贝多芬穷尽了音乐的势能;肖邦穷尽了音乐中幽微婉转的情绪……到了现代主义,承接古典音乐衣钵的音乐家又有足够勇气推翻为其建立名声的根基,哪怕冒着不被理解的风险。 图片: AKB48 ©Georges Seguin 是啊,我们怎么可能什么都不懂呢?但转念一想,也许这句话的所指并非古典音乐,而是那些非古典的:民间音乐、摇滚、流行等。我们这些长期浸淫在古典美学宇宙中的人,也许错过了一些美丽的风景。而且说白了,肖邦不就是“民间音乐”的最大受惠者之一吗?他的玛祖卡被视为古典音乐精品,而玛祖卡本身就是波兰民间的舞蹈音乐。而这,不也就是我们波兰之行的意义所在吗?同样的,你也可以在巴赫身上找到相似的影响,只不过,民间之根经由他和媒体之手,变得透明了。但在非西欧的柴科夫斯基和巴托克身上,“民间”一词还有着相对较高的出现频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以当代的眼光看,二十世纪是音乐类型这个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