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物理学

[德] 扎比内·霍森菲尔德
致斯特凡 把握宇宙的真实面貌要比执迷于妄想好得多,无论妄想是多么令人满足和安心。 ——卡尔·萨根 前言 “请问……”一个年轻人得知我是物理学家之后,害羞地问道,“我可以问您几个有关量子力学的问题吗?”我以为他要跟我探讨一些关于测量假设或是多体纠缠的难题,但是他接下来的一番话让我手足无措:“一位萨满巫师告诉我,虽然我的祖母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由于量子力学的缘故,她现在还活着,就在这里。这个说法正确吗?” 如你所见,我直到现在还在考虑这个问题。简单来说,这句话并不完全是错的,更加详细的回答将会在第1章中给出。但在我开始讨论有关已故祖母的量子力学之前,我想先告诉你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在过去十多年与公众打交道的经历当中,我注意到一个现象:物理学家虽然非常擅长回答问题,却非常不擅长解释为什么人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回答。在某些领域中,一项研究的目的最终会体现在一件可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上。但是在物理学的基础研究(也就是我的大部分研究所属的领域)当中,主要的产品就是知识本身。我和我的同事们往往会以一种非常抽象的方式来呈现研究成果,抽象到没有人能明白我们一开始为什么要探寻这样的知识。 这并不是物理学所独有的现象。专家与非专业人士之间普遍存在脱节,社会学家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认为,学者通常会使用佶屈聱牙的术语来表述自己的见解,以使其显得独到,因而更有价值。美国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也曾抱怨,学者将自己的洞见编码成“索然无味的散文”,并且“为了进一步防止公共阅读,这些官样文章有时会隐藏在晦涩难懂的学术期刊上”。 举个例子:人们并不太关心量子力学是否可以预测,他们只想知道自己的行为能否预测;人们不太关心黑洞是否会破坏信息,他们只想知道人类文明所收集的信息会发生什么变化;他们不太关心星系间的丝状结构与神经元网络是否相似;他们只想知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