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问题

孟庆延
推荐序 庆延的新书《谁的问题——现代社会的非标准答案》出来了,嘱托我作序。为了兄弟,勉为其难,这显然是现代学术的非标准操作。这不是一本正襟危坐、高高在上、开坛说法的学术著作,但处处都有厚重的学术功底和深沉的学术关怀。我不是社会学家,从狭义的学科分类来看,我和庆延不算同行,不过我懂庆延的学术,于是,这个非标准操作由我来完成有点儿奇怪,却正好合适。 这本书不和你讲社会学的大道理,没有搬出社会学的概念、逻辑、方法、体系吓唬你,就是和你聊天,聊我们身边的事情。那为什么我们要来和一个不正经八百讲学问的社会学家聊天呢?了解了庆延的人和文,你就知道这样的聊天很有趣了。 我和庆延是同事,都在中国政法大学当老师,他在社会学院,我在他隔壁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我喜欢社会学是从读韦伯和涂尔干开始的,喜欢活生生的社会学家是从喜欢庆延的导师应星老师开始的。同事告诉我庆延来学校工作的时候,我就准备会一会他。在我们相会的第一面,他就让我喜欢得不得了,不只是因为他幽默风趣、阳光开朗,关键是因为他对自己有清晰而独特的定位:“我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社会学家,我有我特别喜欢、特别投入、特别擅长的研究议题。”我一听就来劲了,倒不是因为喜欢标新立异,而是特别喜欢有自知之明的学者。“社会学不是拆解社会现象的学问,而是关心现代人究竟置身于一种什么样的既无法逃脱又不完全自知的处境当中。”听完这句,我兴奋地判断我们是同路人。我们在关心共同的大问题,只不过我们在运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去面对它、解析它。学问最后能做成什么样,谁也无法预料,但庆延的大格局让我很兴奋,这至少意味着我们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聊得来。带着大问题去观察无数琐细的社会问题,才不容易简单地就事论事,不容易搞那种“针尖上究竟能有几个天使跳舞”的学术自娱自乐,不容易遗失了学问所必需的现实感和实践感而不自知。 庆延没有在这本书里摆各种现代社会理论的谱,这不是他的风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