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核心

[日] 松冈正刚
前言 日本文化的解读器 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涩谷一个叫“壁之穴”的小餐馆里吃到了“鱼子意面”,那是我第一次吃,竟然感动到心生痛感。黄油和意面完美结合的舞台上,细到极致的海苔丝仿佛轻盈的舞者在欢快地跳跃。而我品尝这种日式意面的时候,使用的餐具不是叉子,是筷子,拨动起那细细的海苔丝时,感觉是多么美妙。嗯嗯,好的好的,那一刻,我坚信,日本一定可以的。也正是从那时起,日本全国各地的小拉面馆,都开始了富有各自独特风格的料理创作。 接下来的COMME des GARCONS(川久保玲),ISSEY(三宅一生)和Yohji(山本耀司),这几个品牌都开创了新纪元,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另外,音乐界的井上阳水、忌野清志郎和桑田佳祐都创造了独特的曲风,巧妙独特地重组了日语,引领着流行音乐的潮流。大友克洋的“Akira”(阿基拉)漫画连载更是重磅出击。嗯嗯,很好很好,这一刻,我仍然坚信日本是可以的。我本人呢,刚好完成了前卫刊物——杂志《游》的第3期,并开始编辑制作由讲谈社委托的《日本的美丽与文化(Art Japanesque)》(《日本の美と文化》,讲谈社),全集一共18卷。这是由横须贺功光和十文字美信两位摄影艺术家,把国宝级的美术品用新颖的视角进行拍摄而创作出的全新的日本美术文化全集。 10年过去后,我猛然发现日本正处于低迷状态。民营化和全球资本主义成了金科玉条,商人们也都瞄准了MBA(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电视节目中的笑星成了选举的候选人。不管是什么,都是一个字眼——“可爱”可以概括的。司马辽太郎在《文艺春秋》上连载了《这个国家的形象》,就连他也在呢喃,日本要完蛋了呢。 又过了10年,随着柏林墙消失、海湾战争爆发,新的矛盾开始产生,日本的泡沫经济也随之崩塌,但“可爱”这一文化却一直延续着。 接下来网络在日本登陆,我们曾期待着可以凭借这个新朋友,使日本独立的编辑文化的力量再次得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