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真相与中国路径

易鹏
推荐序 再探“低碳”之路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绿色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正在深刻影响全球的价值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是今后我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内核,它将成为科研、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决策的依据。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从“低碳”到“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变革,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包括城乡居民共同参与,这将对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 “双碳”是我们国家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的内在驱动,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缩小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机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重大,可以引领我国及时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形态将逐步由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双碳”目标也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抑制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冲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步,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支撑高质量发展。 从国内来看,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做。这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规律,我国一定要实现碳达峰;根据全人类的发展需要,我们一定要走向碳中和。从全球来看,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共同的事业,中国应与各国一道作出贡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长达几十年的科学转型过程,政策性很强。要保持积极而稳妥的态度,防止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简单化,一刀切;另一种倾向是转型不力,走老路导致发展落后。 当前是我国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