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哈佛大学与美国经验

[美] 安德鲁·施莱辛格(Andrew Schlesinger)
献给我的父母阿瑟与玛丽安 以及我的儿子休 深切缅怀我的姐姐凯瑟琳 前言 1836年,约西亚·昆西校长举办了哈佛大学建校200周年庆典,随后他撰写了权威的两卷本《哈佛大学史》(The History of Harvard University),出版于1840年。在书中,他追溯了这所大学开端于中世纪的萌芽,并描述了它在追求智性上的真理时,如何破除那些“旧规训的束缚”。他写道,当初建立起这所学院,是英勇而果敢的行为,将“人们的思想从教会宗派和政府党派的附庸状态中拯救出来”。昆西校长发现了1643年版本的学院校徽图案,上面绘有一面盾牌、三本打开的书以及拉丁语单词“VERITAS”的字母组合,于是说服学校董事会将“VERITAS”与1650年就成为校训并刻上校徽的“In Christi Gloriam”,并列作为校训。然而继任的校长爱德华·埃弗里特却强烈反对这“荒诞的、反基督教的真理校徽”,并重新启用了1693年版的旧校徽。直到1885年,“VERITAS”字样才重又被加入校徽。 本书将追溯哈佛大学校史中真理的力量与诸多惯性力量之间的冲突——后者妨害了真理,它们是党派主义、国家主义、贵族政治、种族主义、性别歧视、种族中心主义等“旧规训的束缚”。本书也将探讨从清教徒时期到现代这370余年间校长和董事会所做出的一些重要举措和决定。比如,在无论做何选择都会分裂社区的时候,任命谁为宗教学教授?学生在食堂闹事,打破了所有的盘碟,该如何惩罚?是否同意黑人学生与白人学生共住宿舍?是否接收女学生?是否允许同性恋人士当教师?教授们会不会因为秉持不受欢迎的政治见解而遭解雇?在捐赠基金数额不断增加的同时,如何公正地投资数十亿美元?怎样在迅速扩张的全球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真理的使命,在于保持开放,令思想自由、观点碰撞,解决争端,以及说出真相。“哪儿有学习的要求,哪儿就必然有诸多争论、笔战和意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