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

[德] 歌德
图片 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译序 人都想长寿。然而,长寿也许只不过像楦鞋时硬多揳两个楦头,鞋长是增加了一点点,但质量毫无改变;甚至像在本当戛然而止的歌曲结尾处强加个渐弱的拖腔,虽然延长了几拍,却反而使人感到不是滋味。当然,得益于长寿的人也不少,最明显的,恐怕就要数歌德了吧。歌德如果只活到七十来岁,那么,留给世人的就只是《浮士德》第一部,以及第二部不相连属的一些片段。尽管他有一举成名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有为数不少的优秀抒情诗,但要跻身世界超一流的作家行列,那还是远远不够的。然而,歌德偏偏就活了八十三岁(按中国习惯的算法是八十四岁),活到他完成了《浮士德》这部震古烁今的巨著以后才去世。歌德真是有福的!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765年,他遵父命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三年后,因咯血辍学回家养病。1770年,歌德病愈后到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翌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但对歌德来说,最大的收获却是在这里结识了赫尔德尔这个“狂飙突进”运动的领袖。在赫尔德尔的影响下,歌德加深了对莎士比亚的认识,并且开始重视民歌,向民歌学习:这都是对他日后的创作有良好影响的。 18世纪的德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存在三百几十个独立的小邦,还有一千四五百个骑士庄园。名义上虽然有一个统一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但实际上那只不过是个摆设。一个大帝国分裂得这样七零八落,其经济的落后和思想的混乱也就可想而知了。虽说穷则思变,但在德国,政治上的变革还提不到日程上来,只是在文学上出现了喷火口。18世纪初,德国产生了“启蒙运动”,特别是到18世纪中叶,莱辛进入文坛,以其旗帜鲜明的剧作向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攻击。接着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又发生了“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崇尚天才,主张“返归自然”,曲折地表达了反封建、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