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

简又文 著 王然 译
谨以此书纪念我的妻子杨玉仙(1898—1958),她为我的太平天国史研究工作提供了最有价值的协助,有生之年却未能见证我的代表作问世。 序 1851—1866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激烈壮绝的事件之一。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从广西境内脆弱不堪的临时基地出发,带领着逐渐壮大的队伍辗转北上,经湖南入武汉,然后组织了规模巨大的舰队,沿长江而下直捣南京,并最终于1853年将其确立为新王朝的首都。从那之后,太平军与清军鏖战中原十余载。他们所抱持的是一个至大的目标:控制中国,进而根据太平天国的理想改变中国。他们的理想糅合了《旧约》基督教思想、平等主义、清教思想以及自己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剑锋不仅与此前的无数次起义一样指向居于统治地位的王朝,而且更直接指向了当时基本的阶层分化和社会结构。从这个层面来说,太平天国运动确实具有革命的性质。 所有试图描述太平天国历史的学者,都必须克服两个重大难题。其中之一,是针对任何革命运动的史学研究都常常遇到的,无论其描述对象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如何;而另一个,则与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与价值取向更紧密地相关。第一个问题与预定课题的讨论范围相关。对于史学家而言,经过一定程度的研究,对某一革命运动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与探讨,并得出一个结论,这不是什么难事;或者,通过对某个具体选定的课题深入处理、分析,见微知著,从而完成一篇专题报告,这也不会太费工夫。真正的考验在于理剧剸繁,在关于一场社会运动各个方面的浩如烟海的细节中,条分缕析,在脑中组织并描述这些细节,使它们在叙述中不仅各尽其用,还能切实地互相联系起来,从而对这一运动的整体完成重新构建。这并不是简单的时间、精力和技巧层面上的问题,必须有超人的毅力,才能把四处隐匿的材料收集起来。革命军通常过于繁忙,甚至不能读写,因而少有记录,而当时的清廷官员也不愿过多地传播有关革命的言论。 此外,中国官方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