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5000年

[澳] 约翰·祖布尔茨基
中译本代序 浓缩五千年历史于一体 洞察印度文化之精微 国人对印度向来关注,且不说历史上法显、玄奘西天取经,到了现代仍然如此。国内出过不少专治印度或梵文的大家,如季羡林、徐梵澄、金克木、黄宝生,而其他不少学者,如梁漱溟、陈寅恪等,也对印度有精深的了解。你可能想象不到,以治中国近代史著称的陈恭禄,也曾有一部专门介绍印度史的著作。时至今日,林承节、王树英、王邦维等人数并不算少的一批学者,依然在非常活跃地研究和介绍着印度。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尽管关于印度历史文化的介绍在我国现代教学体系中占有不算太小的分量;尽管国内出版过不少有关印度的著作,同时在西人相关著述之外,还引进出版了印度学者高善必、马宗达、巴沙姆等人,以及政治家甘地、尼赫鲁等人的多种著述,但我们对印度的了解(佛教除外)仍严重不足,而且误解颇多,甚至有些人至今仍持印度野蛮落后,至少其古代没有真正历史的观点。客观上这与印度历史文化发展的特点有关,主观上也应当承认这与我们的文化普及过于片面、与我们的认知过于主观有关。 那么,印度尤其是古代印度到底有没有历史?或者换个学术点的说法,印度有没有不间断的历史?答案无疑是有,澳大利亚学者约翰·祖布尔茨基所著《印度5000年》这部小书也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印度文明产生的时间不比中国晚,以哈拉帕文明来说,国际公认比我国还要早一些,约始于公元前3300年。印度文化曾经辉煌过多次,印度也出现过多个盛极一时的帝国,如孔雀帝国、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莫卧儿帝国,这些帝国与同一时期的中华帝国相比毫不逊色。以莫卧儿帝国为例,在其盛期,它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北半部,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也盛极一时,与大致同时的中国大清、罗曼诺夫王朝时期的俄罗斯帝国不遑多让。“莫卧儿帝国的建立标志着印度教文化圈和伊斯兰文化圈之间的互动达到了顶峰”(祖布尔茨基语)。当前南亚乃至世界的一大不稳定因素是印巴纷争,这种纷争的根源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