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商的崛起

陈末
第一章 杨氏家变(1) 尽管已经是民国七年,大清王朝早被扫进了故纸堆里,但在晋西汾县街面上行走着的人们,没有剪辫子的乡老耄宿还是偶尔能见。 当然多数都是剪了辫子的,发型混乱,有分头,有背头,还有秃头。 那些家境好的士绅及其子弟,依旧穿着长袍马褂,半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油光粉面,招摇过市。 新旧交替,民风不稳,莫过如是。 初夏,天气炎热,烈日高悬,那日头看起来不毒,实际上把路面都要烤化了,热得行人心里憋得慌。 这是县城独一无二的一条商业街,又称酒坊街,两旁店铺林立,鳞次栉比,与餐饮杂货无关,基本上都是前店后场的酒坊,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酒香,经久不散。 一辆枣红色的像极了火柴匣子的洋汽车从酒坊街的最东头驶来,车后追逐着一群嬉闹不惧酷暑的顽童,汽车径自穿过了立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汉白玉牌坊,直抵中段最大的酒坊名号——广聚财。 广聚财的杨家是本县最大的酒坊业主,不仅经营酒坊生意,还在北平、天津、太原、上海等地开了多处银号、商号,家大业大,家主杨元舒是整个山西省内颇有影响力的晋商领袖。 广聚财运,家业兴隆。 据说是前清状元公马浩远题写的匾额,八个烫金大字在阳光照射下流光溢彩。 汽车在广聚财门口停下,早已等候多时的两个青年伙计面带媚笑,主动打开了一侧的车门,从车上旋即跳下一个年约二十四五、身材中等、穿着白色衬衫外罩黑色马甲的新青年来,手里捏着一把纸扇,不耐烦地闪着风,面色傲慢,梳着油亮的偏分头,尖头皮鞋锃明瓦亮。 “大少爷……” “大少爷,凉茶给您伺候好了,您喝点解解乏……” 青年理都不理两个伙计的殷勤招呼,昂首挺胸走进了广聚财高深的门洞。 门洞幽深,两侧雕梁画柱,炎热的空气为之一阻,顿觉清爽不少。 青年手里的纸扇啪地一收,紧蹙的眉头这才松弛下来。 杨府前后三进,宽门大宅。 最前院是与商贾百姓贩夫走卒打交道的专门销售自家酒坊所出白酒的店铺,因为天太热没有多少主顾,伙计们都蹲在回廊的阴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