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长篇小说十论

王春林
第一章 王安忆《天香》:闺阁传奇 风情长卷 一、为什么是明代 我们注意到,在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载《收获》2011年第1、2期)快要结尾的时候,小说中两位重要的女性希昭与蕙兰之间,曾经围绕着刺绣有过一段长篇对话。在对话过程中,身为长辈的刺绣高手希昭,特别强调好的刺绣作品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高超的技艺,而且还必须有心灵的融入:“闵姨娘将绣艺带来咱们家,倘不遇上大伯母,大约也就止是个针线女红,无非是略精致华美一筹,可大伯母却是书香中人……闵姨娘的绣艺里掺入大伯母的诗心,就更上一层楼……所以啊,天香园绣中,不止有艺,有诗书画,还有心,多少人的心!前二者尚能学,后者却决非学不学的事,惟有揣摩,体察,同心同德,方能够得那么一点一滴真知!”(第三卷第四十一节)在这里,希昭谈论的虽然是刺绣,但很显然,这样的一番刺绣理论,也完全可以套用到小说创作上来。据我个人的体会,王安忆的这一番话语,其实隐含着双重的意味。其一,正如同好的刺绣作品,一方面需要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更需要有心灵的切实融入一样,要想写出真正优秀的小说作品来,一方面固然需要有出神入化的叙事技术与表现技巧,但在另一方面,却也更加需要有一种足称强大的精神内核的鼎力支撑。这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真正把叙事技术、表现技巧与精神内核有机结合的小说文本,方才可以被看作优秀的小说作品。 其二,更重要的一点,王安忆在这里借助希昭所传达出的,恐怕还是一种技术与艺术的区别问题。技术可以仅止于技艺的层面,只要有高超的技艺即可。闵姨娘的刺绣作品,很显然就停留在了这个层面上。而艺术,固然也需要有高超的技艺,但却更需要有心灵的强力融入。如果与心灵无关,如果与人类的精神世界不发生内在的切肤联系,那么,任是再高超的技术也只不过是技艺而已。闵姨娘的绣艺之所以只有在遇上大伯母亦即小绸之后,方才变成了一种艺术品,方才成为一种驰名于沪上的“天香园绣”,其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