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朝南

三明治
序 1928年,46岁的伍尔夫曾在剑桥大学做过两场关于女性和写作的分享,讲稿经过修改和拓展在1929年正式出版,名为《一间自己的房间》。书中伍尔夫开门见山地提出:“一个女人如果要写小说,那么她必须拥有两样东西,一样是金钱,另一样是一间自己的房间。” 女性写作与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因为伍尔夫而建立了近百年的紧密关联。这本书的命名灵感亦源于此,但多了些“中国语境”。顺着伍尔夫的话往下说,我们希望女性不仅能拥有一间独立房间用于写作,而且这个房间还最好朝南(似乎只有中国人特别在意房子是否朝南),有能够让充足阳光倾泻入室内的窗户。它温暖、洁净、安静、舒适,提供书写和表达的空间,亦为独处和向内的探索提供保护。这是《最好朝南》名字的由来。 《最好朝南》是一本由22位中国女性共同写下的、关于她们某一段生命历程的非虚构作品合集,你将看到22位女性亲笔写下的24个真实的生命片段。 该如何认知和描述这些不同的女性个体和她们的生命经验?贴标签是容易的。照“常规”,可以按情感状况进行分类,单身、已婚、离异、单亲,单身还可能划出“大龄单身”的子项;也可以按照不同生命经验所涉及的话题进行分类,比如婚姻、生育、职场。连续的生命经验可以被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模块,以便他者的指认和带入。 但我们不希望用标签化的方式,来对这些鲜活个体以及她们的经历进行再度审视。任何一位作者以及她们写下的经历,都不应该被简单归类。我们所在的环境中已经有太多过分快速的粗暴归类,缺乏对这个世界复杂性的共情和理解。标签无法让我们真正认识一个个体和她所处的境况,只能让贴标签的人获得一种达成理解的假象,一种对外在世界虚幻的掌控感。 于是我们试图回到每一位女性书写这些作品时的状态。 我们试图这样理解:当她们写作时,这些文字或是对自身经历的反思、提问和梳理,或是对一种生存处境现象学式的还原描述。12个女性提出的问题,12个她们所处的境况。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