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即现实(十周年珍藏版)

曾奇峰
序一 一身烟火味儿的曾奇峰 十几年前,最初《广州日报》心理专栏用到曾奇峰的文章,称他为“国内精神分析界的旗手”。 这是一种共识性的赞誉,不过是从远远观看的角度。 十几年过去了,旗手还是旗手,但他身上一直没发展出大师味儿。相反,另外一种味儿变得更浓。这种味儿,是烟火味儿。 十几年中,和奇峰多次见面,想到他,虽然习惯上想使用“亦师亦友”这个词,但感性上,得称他“奇峰兄”。 想到他,会想到这些词——平实、落地、很哥们儿、重情感、好酒、不掩饰、不过度的自恋……他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 读奇峰的文字,看奇峰的视频,生活中和他相处,就会知道,他有很多精神分析师常见的一种癖好——对别人和自己的一切进行分析。很多人会以为,分析太透彻,就会太理性,或超凡脱俗,不再那么热爱普通生活。这在部分人身上会成立,但奇峰不是,他是越分析越真实,身上的烟火味儿更重。 一位女士曾在伦敦找过英国本土的精神分析师,也对国内的精神分析学界有所了解。她说,对他们来说,好像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生活是生活,而你们多给我这种感觉——精神分析就是生活。 以我的了解,无论国内还是英国,都有这样的分别:对有的精神分析师来说,精神分析似乎更像是一份工作,精神分析的一些东西,并没有融入他身上;有的精神分析师,则会将精神分析中领悟到的东西,直接引入自己的生活中,或者说,这份领悟也化入了他的血液。 奇峰在书中说: 比昂的目标是“基于领悟的个人化行动”,这句话展开了说,意思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对生活的感受和行动的原则。 比昂如是,奇峰也如是。读奇峰的文字,你会感受到,他是怎样思考、怎样活着的。 文如其人,奇峰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 大概十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发现他的衣着非常朴素,估计了一下价格,对他说,我觉得你浑身上下的衣服加起来不超过五百元(也可能说的是两百元)。他说是的,然后非常开心自在地笑了起来,好像我这样说是一种知己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