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可能之旅

[美] 哈基姆·奥鲁塞伊 [美] 约书亚·霍维茨
我必须在星空中寻找在地球上求而不得的东西。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一九二四年写给秘书兼情人贝蒂·诺伊曼(Betty Neumann)的信 致读者 回首往事,我认识到,就个人记忆而言,空间和时间都可以随心弯曲。在记忆和欲望这两个可变矢量的框定下,我尽力再现了一些场景和对话。对一些不便透露真实姓名的人物,我使用了假名。在重述那些对话时,我决定不再使用当年人们对我和朋友的称呼:把男人称为“黑鬼”,把女人叫作“婊子”或“妓女”。我不想让自我仇恨的言论在又一代青年黑人的生活中成为常态。除此之外,这本回忆录将以最坦率、最真实的方式讲述我怎样成长为一名青年科学家,怎样迎来我的青春。 前言 几年前,一个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我的报道,简单介绍了我是如何从小詹姆斯·普卢默(James Plummer Jr.)这样一个生活在美国最为满目疮痍的城市贫民区的书呆子少年,成长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下属科学任务理事会(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里唯一的黑人物理学家哈基姆·奥鲁塞伊的历程。它的标题是“黑帮物理学家”。从此,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人这么称呼我。我明白这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标签,它可以为我打开我那几个理科学位都打不开的大门,让年轻人更乐意接近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反感它。“黑帮物理学家”不是我的全部,它概括不了我已经走过的漫漫长路,也反映不出我为了抵达这里所付出的努力。 我小时候在洛杉矶的沃茨、休斯敦的第三区和东新奥尔良的第九区都住过。因为我一副书呆子模样,所以很容易遭人欺负。在我六岁的时候,我那些混黑帮的表兄就教会了我街头规则:哪些人的眼睛你可以直视,哪些人的不可以;怎样判断朝你走过来的家伙是瘸帮(Crip)人还是血帮(Blood)人,是友还是敌。我培养出了第六感,我管它叫“黑暗视觉”,它让我看到我所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