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中国俗文学研究史论
张真
绪论
学术史研究要考镜源流、追本溯源,这对中国俗文学研究史的梳理而言,尤为重要。中国俗文学研究的研究对象当然是中国的,但是真正对这门学问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研究却非始于中国,而是首先被外国人作为外国文学来研究的。那么,中国俗文学是何时开始作为一门现代学术研究学科的?它又是为何首先被外国人作为外国文学来研究的?
一、选题的范围与意义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近代日本中国俗文学研究”,是指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别是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之间近代日本的学术转型与中国俗文学研究,以及与日本传统汉学、国际学界中国俗文学研究之关系。所谓“俗文学”,则是指包括小说、戏曲和说唱文学在内的整个通俗文学领域,在“近代日本”这个特定的历史地理语境中,主要是指小说和戏曲。
日本汉学史上的“近代”是一个既不同于明治维新以前、也不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期,是一个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学术转型期,日本中国俗文学学科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根据中国俗文学学科在日本帝国大学的确立时间,也可以将这一时期细分为两个时期:明治末年至大正初年以前,日本从事中国俗文学研究的主要是东京专门学校师生和东京大学毕业的青年学者。随着狩野直喜、盐谷温分别于1908年、1917年执掌京都、东京两所帝国大学的中国文学讲座,日本中国俗文学研究转向以两所帝国大学为主要阵地,此后,除早稻田大学等少数私立大学继续保持和发扬中国俗文学研究的传统外,日本的中国俗文学研究者的师承关系大多可以追溯到上述两所帝国大学。这一时期,也正好是中国国内新旧文化转变期,小说、戏曲等俗文学也开始登上高等学府的讲堂,成为学术研究的一部分。
虽然早在1880年,俄国汉学家瓦西里耶夫就出版了《世界文学史》,其中的中国文学史部分又单独出版,被认为“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但俄国或其他欧美国家并未建立中国(俗)文学史学科体系,大多是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