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天人感应、近代科学与晚清宇宙观念的嬗变

张洪彬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设立的一类重要项目,旨在鼓励广大社科研究者潜心治学,支持基础研究多出优秀成果。它是经过严格评审,从接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选立项的。为扩大后期资助项目的影响,更好地推动学术发展,促进成果转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识、统一版式、形成系列”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序 《天变道亦变:晚清的宇宙论嬗蜕》是张洪彬于2014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曾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经过反复打磨,几番修改,现在终于以《祛魅:天人感应、近代科学与晚清宇宙观念的嬗变》的名义出版了,这里先要表示祝贺。毕业以后,洪彬先是在《学术月刊》担任编辑,同年就来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做了三年博士后。七年期间,他以博论为基础,在同一个领域内频出成果,被引进到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实现了他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夙愿。如今洪彬正如众多“青椒”(青年教师)一样紧张繁忙,但思想活跃,充满学术热情,正是当初自愿选择、现在胜任愉快的情状。 洪彬这部专著相较学位论文有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但研究方向和基本框架都没有变。原标题“天变,道亦变”反映了董仲舒《举贤良策》中“天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论断。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沿用了两千年的终极断语,通常的争论,到此都戛然而止。然而,近代学者敢于冒古圣之大不韪,提出“天变”的说法,这其实是有“现代性”作支撑的,天确实变了!一百多年前,中国人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于是“变法”“维新”“改良”“革命”这些词语层出不穷,终极的言辞大概就是“变天”了。古圣贤留下来的思想世界,至今已经是“天崩地解”了。洪彬接过这样一个终极话题,虽然做的是学术清理的工作,需要精微地辨析和耐心地编织,同时也需要相当大的理论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