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的孩子

林小英
代序 县域教育何以成为一个话题? 一、不被期待的 2012年,我到富士康在深圳的观澜和龙华两个厂区调研。这两个厂区工人数量达到十几万,平均年龄是23岁,90%的工人学历只有高中或者中专,大部分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换句话说,这些工人基本上都是县中的孩子。 三次进入富士康厂区,我和团队访谈了120多个工人。我曾问过他们,来富士康之前,在学校里过得怎么样?他们的回答通常是,在学校里,是不被期待的。这句话挺刺痛我,这些县中的孩子在学校里时是不是已经被放弃了?但正是这些大部分来自县域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为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年轻劳动力,可以说是他们的付出成就了我们国家的“世界工厂”之名。 今天我们的媒体不断讨论“鸡娃”“内卷”,中产阶层关于育儿的焦虑被无限放大,相比之下,这些县中的孩子对于教育的需求有时候却经常性地被忽略。我们过去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可以说这部分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关乎我们未来社会的面貌和发展。 我问富士康的工人们,“你为什么到富士康来打工?”“你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很多人的回答是,“我想在这里挣到第一笔钱”“我想在这个工厂里学习‘排人力’,然后回老家开一个店”。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是把自己的未来安放在县城甚至是农村的。因此,他们的状况如何,也关乎未来的县域如何发展。他们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所在的县接受了生命中最后一个阶段的正式学校教育,那么,他们在学校里到底获得了什么?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我就有一种感觉油然而生:我们的整个学校教育系统对他们是有亏欠的。 县或者说以县为代表的农村,是目前基础教育最主要的承担者。我们不得不慎思,基础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一般来说基础教育的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基础性,一个是预备性。基础性是指学校应当为每一个个体一生的成长提供最基本的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