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失去,不负相遇

[美] 凯瑟琳·舒尔茨
献给 已离我而去的父亲, 也献给 在茫茫人海中与我相遇的C. 没有什么包罗万象,也没有什么主宰万物。连词“和”在句子间穿针引线。 ——威廉·詹姆斯,《多元的宇宙》 译者序 不计得失,向心而行 “得与失”是普利策奖得主凯瑟琳·舒尔茨这本回忆录的主题,也是人生中的高频词汇。曾经有位前辈在和我分享经验时,用“有得有失”来概括自己近半个世纪的漫长职业生涯。他说:“我36岁才去读博士,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不少。” 这句话从一位功成身退的长者口中说出,不免沾染了一抹睿智淡然的色彩。世人皆敬佩其丰功伟绩,却鲜有人关注这些辉煌成就背后凝聚的心血与汗水。他的寥寥数语,让向来狂飙突进、“只关注得,不考虑失”的我,开启了一段辩证性的思考之旅,却没料想我的许多困惑之处,竟然在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常言道,得就是失、失就是得。若你能弄清楚“得与失”一体两面的本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舒尔茨笔下,失去至亲与遇见爱人这两件大悲和大喜的事能够引发人们内心深处如此强烈的共鸣。这些隐秘的情感如同缓缓流淌的音符,在读者心灵的琴键上发出恒久不息的声响,即便是那些“于无声处”的伏笔,亦有震耳欲聋之功效。 舒尔茨在业内享有“当今时代最伟大作家之一”的美誉,她曾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有关太平洋西北地区即将发生的大地震文章,并凭此获得了2016年的普利策特稿奖,开了普利策奖颁给杂志媒体的先河。 2022年年初,《不惧失去,不负相遇》原著一经出版,就迅速引起《纽约时报》《时尚》《洛杉矶时报》《科克斯书评》等美国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一时好评如潮。《波士顿环球报》用“卓尔不群、异常优美”来形容这本不可多得的回忆录,《芝加哥书评》评价作者“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深刻且惊人的挖掘”,《出版人周刊》盛赞“舒尔茨敏锐的观察力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然而一切才刚刚拉开序幕。同年9月,该书从众多出版商提交的670本著作中脱颖而出,成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