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男?

[美] 顾德民
献给我的兄弟:罗伯和瑞克 难道我们不都是同一个俱乐部——毛猿俱乐部的会员吗? 扬克,《毛猿》,尤金·奥尼尔 引言 我们对从生物性的角度来解释男性行为抱以不合理的信心。2018年初,《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喜欢爵士乐的男性分泌的睾酮比喜欢摇滚乐的少》的报道。这是一个抢眼的标题。它所陈述的事实是基于我们对性别和行为的既有概念,但也有用一点新知来挑逗我们的意味。可能一些读者已经准备好接受这一结论,即摇滚乐更显男子气概。因为他们认为这种音乐形式显得比较直接好斗,而他们也会把睾酮这种荷尔蒙与具有攻击性的男子气概联系到一起。\(^{1}\) 另一些读者则可能对这篇报道所依托的来自日本的研究感到心悦诚服。这一研究将高智商与作者们所谓的“复杂的音乐形式”,即古典音乐、爵士音乐以及世界音乐的偏好建立了联系。不过,就算是对那些同意“玩硬摇滚的人一定会分泌更多的睾酮”这一结论的读者来说,也要考虑这样一个小问题: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嘛!这一研究建立在一个极小的男性样本之上。这个让作者宣称证明了“如硬摇滚等叛逆型音乐”和睾酮较高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究竟涉及了多少男人:总共也才37个,而且还全是来自日本大学和职业学校的年轻男学生。 这37个日本学生于是成了世界上所有地方和所有时代男性的代表,用来证明“内分泌诱因与音乐偏好模式”之间的关联。这个研究完全没有进行有关日本摇滚乐、古典音乐以及爵士音乐听众的文化分析。他们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有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有没有去过海外旅行的经历?确实,如果这个问题用内分泌学的知识就可以得到完整的解答,那还管他什么人口学呢?《新闻周刊》花在这篇报道上的工夫不过是在一本科学期刊上找一个符合男子气概预设的发现罢了。\(^{〔1〕}\)\(^{2}\) 这一类的结论极其常见。从咖啡因的影响到读心术,再到性(你懂的),科学家们对研究资助的渴望使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