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思想史

[美] 罗兰·斯特龙伯格
中文版序 得知我的欧洲思想史著作将要译成中文出版,我非常高兴。 我听说,中国古代皇帝总有两个历史学家跟随左右。左边的历史学家负责确保一切事情和行为有序得当,右边的历史学家负责记录人们的思想。(在同一时代的欧洲,奥古斯丁提出两种城市之别: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在人类历史上,这二者既分立又纠缠在一起。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柏拉图。)这样,我们必须设法在两者中间生活,尽管这并不容易。两者迥然不同,有各自的内在结构,各自的历史和传统……它们在历史上不断地相互作用,在人类事务中互相影响,互相碰撞,互相纠缠,令人迷惑。这就是“思想史”关注的对象。 如何在思想与行动、文学与实践两种领域之间建立“统一的联系”——现代西方文化的很大一部分是出自在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是小说家福斯特所著《霍华德庄园》的主题,也是两三个世纪以来许多作家和思想家作品的主题。卡尔·马克思试图用“实践”进行综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中的夜晚世界和白昼世界领域确实有所不同:一个是行动和事件的世界,是战争与政治、商业与工业的世界,另一个是精神、书本、观念和艺术的世界。伟大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比较中国和西方的思想传统时说过:“这里有两个世界,我们注定要同时生活在二者之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现实原则与快乐原则”也都是这方面的例子。(我们这些轻信的人会在暗地里猜想,我们的世界要比政客和工业界领袖们的世界更好。蒙田曾经指出:“人是邪恶的,但他们写的书是好的。”) 福斯特的另一部小说试图探讨亚洲世界和欧洲世界的二元论。这种联系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尤其如此。今天我们也必须生活在这两个世界里。因此,我很高兴地想到,我的著作传入中国以后,可能多少有助于这个进程。刘北成教授承担起把我的作品译成中文的工作,这项工作是相当困难的,对此我表示衷心的谢意。 罗兰·N. 斯特龙伯格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