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

[奥] 斯蒂芬·茨威格
导读 梁永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旅行摄影师,被评为复旦大学 “最受欢迎老师”。 梁教授关注到青年一代的爱情问题,不仅在复旦大学开设 “爱情课”,还在B站等平台录制系列视频,讨论脱单、相亲、异地恋、虚拟恋爱等话题,在年轻人中拥有超高人气,被网友亲切地称为 “懂爱情的梁老师”。 别怕,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梁永安 茨威格填补了男性叙事中的女性视角 茨威格生于1881年,这个时期欧洲社会正处在剧烈的冲突之中,不同国家的利益相互碰撞,因此也是价值动乱的时期。在此之前,整个西方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矛盾没有这么剧烈,贵族社会还维持着优雅高贵的生活,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生活上还是强调绅士风度、淑女精神,一切都有一个规范。再往后就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1850年至1860年出现的最典型的作品就是 《包法利夫人》,开始描写女性欲望的释放。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 《白鲸》则聚焦男性的欲望,男性驾驭捕鲸船,象征着男性对世界的征服,而这种征服依靠的是工业技术的大发展。到了1870年又往前走了一步,社会越往前发展打开的面越大,身处这个环境的人的选择也就越多,比如奥尔科特写的 《小妇人》就是对女性社会生活的思索。四姐妹中,老大偏传统,憧憬浪漫的爱情;老二独立自主,立志成为作家;老三特别单纯,注重道德上的自强;老四则是偏理想化的,以艺术为生。这其实反映了社会观念的改变给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 但是到了1881年,帝国之间、大的政治集团之间利益的不可相融性变得特别厉害。整个社会的从容度降低了很多,虽然这一代人还能感受到前面那个时代的人文脉络,但是现实中整个社会板块化越来越严重。利益冲突造成一个很大的后果就是欺凌弱者,或者制造敌人。奥地利有很多犹太人,存在着犹太价值,他们有很大的创造力,包括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些人都是在这个时期有很大的生命释放。这样一个价值动荡时期,给茨威格的成长过程埋下很多内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