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的形成(第十三版)

[美] 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 [美] 威廉·米尔博格
献给雪莉和海蒂 前言 本书自前一版出版以来,世界经济已是沧海桑田。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仍在从2007年至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缓慢复苏,这场危机是历史性的,表现为金融市场崩溃、失业率迅速上升、世界贸易空前萎缩以及旨在扭转衰退的大规模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的根基已经动摇,而且本书自1962年首版付梓以来,还从未引发过如此广泛的对长期经济低迷甚至经济崩溃的担忧。本书(第13版)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赋予最近这场经济危机历史视角的解读。在关于这场危机的新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其原因、后果和政治对策。我们将这场大衰退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进行了广泛的比较。这场危机涉及经济社会的许多不同方面,因此新的章节还涵盖了一些关于全球化和21世纪初科技繁荣与崩溃的讨论。我们在本书的其余部分强化了对这些问题的论述。 这场经济危机也动摇了许多人对经济理论的信心。我们试图在整本书中探讨这一问题,希望鼓励人们就经济思想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展开辩论,以便预测未来的经济挑战并提供政策解决方案。 本版更新内容 以下是本书第13版最重要的变化,包括: ·所有表格和图形均已更新,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反映最新数据。 ·更新了关于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的“传统”措施的讨论。 ·增加了关于2007—2008年大衰退这一全新章节,分析其原因并与大萧条进行比较。 ·增加关于“泡沫为何形成以及泡沫为何破裂”的新讨论,纳入历史参考和对金融危机某些理论的回顾。 ·鉴于经济学家未能成功预测2007—2008年危机,借此对经济思想的未来展开新的思索。 导读:威廉·米尔博格的话 海尔布隆纳教授(1919—2005)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撰写了25本著作,而他最为珍视的两本书是《哈佛极简经济学》(The Worldly Philosophers)和《经济社会的形成》(The Making of Economic Society)。罗伯特·海尔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