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日本最漫长的一天

[日] 半藤一利
序 言 我想对于当今的日本和日本人来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通过 “平衡感”获得复原的能力,虽然不可避免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导致剧烈的左右摇摆。然而,能否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平衡,却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命运。 我在拙著《火焰奔流》一书中,重点讨论了构成日本精神结构的内核——日本人的“忠心”的起源和本质。通过种种史料回顾幕府末期以来日本人的轨迹,我了解到,虽然日本人经历过的动荡着实剧烈,但是,他们恢复平衡的能力却绝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和民族。正是凭借着这种恢复平衡的能力,日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成了亚非地区唯一一个实现近代化的国家,并且成功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 战败后的日本又一次上演了相似的历史。 距今2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突然迎来了类似幕府末期的“震荡”。 和近代日本所经历的几次一样,这场震荡再次成了考验日本“平衡感”的又一个案例。 通过调查当时身处日本中枢的关键人物们的动向,来观察在面临建国以来第一次以战败的形式出现的重大变化时,整个国家是如何动摇的,再将其与幕府末期进行比较,一定会得出很有意思的结果。 文艺春秋社旗下“战史研究会”的各位同仁策划了《日本最漫长的一天》一书,并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史料编写此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书所描写的内容可以算得上是一场“二十四小时的维新运动”。其中的大部分是不知不觉中发生在国民大众身上的。 因此,本书并不是对“终战之日”的种种回忆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一部以迄今未公开的资料为基础,以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为主题,由二十四幕构成的 “长篇连续剧”。 书中出现的每一位人物都遵循着自己的“日本式忠诚”行事。虽然他们之间有着利益的冲突,彼此命运交织,却没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或统帅能从宏观上审视整个局势并冷静地做出判断。为此,在同样情况下,其他国家闻所未闻的独特的悲喜剧,在日本各地随处上演,不以“演员”的意志为转移。也正因如此,该剧还充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