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

邓晓芒
总顾问 张 炯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兼少数民族文研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 顾 问 按姓氏笔画排序 邓晓芒 哲学家、美学家和批评家,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常务理事 李四龙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 陈书良 历任湖南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学所所长、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湖南省文史馆湘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周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委,武汉大学、广州大学兼职教授 总序 张炯 只有人类才有思想。人类作为能动的主体,它的意识就不仅仅是存在的反映,还能够超越存在,改造存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人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正因为人的思想具有能动性。人的能动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的能动性,然后才作用于人改变世界的实践。人的思想能够从实践提升理论,从现象透视本质,从已知透视未知,从历史透视未来。构成人类思想的感性和理性,逻辑推理力以及想象力和幻想力,使人类的思想成为认识现实、改造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思想家正是以自己的杰出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成为有益人类历史进步的卓越人物。 前些年,欧洲曾把孔子和马克思推崇为人类历史千年以来的两大思想家,当然都基于认识到他们的思想对人类的历史进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不仅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的精神支柱,对欧洲启蒙主义思想家也产生过仍然有益的借鉴。直到今天,孔子思想中的积极部分,仍然滋养着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他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剖析,对全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已无人能够否认! 思想是无国界的。可以说,人类自脱离动物界成为高等动物以来,就不断在借鉴和分享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