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辛顿旧事

[英] 缪丽尔·斯帕克
前言 缪丽尔·斯帕克于1918年2月1日出生于爱丁堡。她是茜茜和伯纳德·坎伯格夫妇(Cissy and Bernard Camberg)的二女儿,她父亲是位工程师,家族兼有犹太人和立陶宛血统。她在1992年出版的《自传》(Curriculum Vitae)中详细地记述了温馨的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她的家庭虽属劳动阶层,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她并没有缺吃少穿。她的母亲性格外向,有很多朋友,总是在唱歌和讲故事,她的衣着总是很特别,在布隆兹菲尔德那些衣着单调的女人中间,她显得很出众。 她五岁时,老斯帕克送她上了詹姆士·吉尔斯皮女子学校,她在那儿一直读到十六岁。在她的记忆中,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她曾被选为学校的“诗人和梦想家”,她早年写的诗歌就发表在该校的校刊上。1929年,她遇到了她的启智老师——独身的克里斯蒂娜·凯伊,这位老师对她此后的生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例如,正是这位凯伊小姐,带着她和她的朋友们——“尖子中的尖子”——穿过老城区远足、看展览、听音乐会、参加诗歌朗诵,她还鼓励她,一定要当作家。她后来写道:“我感觉我别无选择。”她的第六部小说,也是最有名的一部,《布罗迪小姐的青春》(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里的女主人公不能说是完全按照凯伊小姐的模子写的,但和凯伊小姐十分相似。和离经叛道的布罗迪小姐一样,凯伊小姐热爱意大利文化,天真地崇拜墨索里尼,将墨索里尼的画像挂在墙上,和文艺复兴大师们的画作挂在一起。 毕业后,斯帕克报读了赫瑞-瓦特学院的一个概要写作班。后来,她找了份工作,是一家百货商店店主的秘书,该商店位于苏格兰首府的主干道王子大街上。在一次舞会上,她邂逅了曾经的犹太教信徒西德尼·奥斯瓦尔德·斯帕克(Sydney Oswald Spark),她事后想,他名字的首字母应该是在提醒她离他远点儿,这位“SOS”和她爷爷奶奶一样生于立陶宛。她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