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导论

赵生群
绪论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史记》为“二十四史”之首,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本格局。它记事始于黄帝,讫于太初,时间跨越2000余年。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为历代史家所仿效;《史记》叙事,以华夏民族为主体,同时也记载了周边国家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世界史的规模;《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叙述方式,为传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司马迁写《史记》,意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研究历史,注重考察社会发展的终始变化,探究国家治乱兴衰的规律,从历史观和方法论上将史学提升到了新的境界。《史记》在经学、史学、文学、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史记》的作者 《史记》从开始撰写到最后定型,经过了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代人的努力。司马迁的祖先世代典掌周史。他的父亲司马谈在建元元封之间长期担任太史,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司马谈精通诸子之学,他的《论六家要指》,对阴阳、名、法、儒、墨、道各家学说的评析精到中肯,第一次从学派和学术流变的高度展开学术批评,并且建立了学术批评的客观标准,是一篇极有见地的学术论文。司马谈有意继《春秋》而作史,以创作《史记》为己任,在他生前已经开始了《史记》的撰写,但他的工作并未最终完成。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谈病危,嘱咐司马迁完成《史记》,司马迁在父亲面前郑重表示:“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太史公自序》(以下简称《自序》)载司马迁十岁时诵读古文,二十岁开始南游江、淮,在南游之前数年间,他曾向董仲舒请教过《春秋》之学,向孔安国学习过古文《尚书》。元封元年(前110),司马迁出使西南夷还,此年,他的父亲司马谈去世。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任太史,开始“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从事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