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编
发生于17世纪中叶的明清鼎革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国内,亦波及整个东亚地区,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不仅如此,明清鼎革的消息通过在华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传至欧洲,引起欧洲政治、宗教、商业、文化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而导致欧洲对中国观念以及中欧关系的变化。换言之,明清鼎革不仅是一次国内事件,更是一场区域政治变革事件,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一个全球性事件。 本书突破国别史框架,从东亚区域史乃至全球史的视角重新研究明清鼎革,所收各篇论文分别从本土、周边、东亚、全球、军事、文化、双边关系等多重视角,呈现了明清鼎革对东亚乃至全球的不同影响,从而将明清鼎革这一发生在中国本土的政治事件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 前言 明清鼎革(又称明清易代),是指明朝灭亡、清朝勃兴的历史过程。时段上,明清鼎革可以以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为始,至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为止。在这近7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明与后金(清)战争(1618—1644)、农民战争(1627—1658)、清与南明诸政权战争(1644—1662)、清与郑成功势力的战争和迁海(1661—1683)、三藩之乱(1673—1681)等一系列大规模暴力冲突,社会失序、人口锐减、生产凋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对外贸易遭遇巨大萎缩。明清鼎革是文化落后的满洲政权征服文化先进的明帝国,所以在易代过程中充满了意识形态、民族认同、中华宗主国认同等的崩塌与重建,文化、制度、思想等陷入矛盾、冲突、混乱后,新的秩序逐步形成。 明清鼎革不仅是帝制中国最后一次改朝换代,而且是17世纪中叶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事件之一,其影响不仅限于中国,亦波及整个东亚地区,改变了东亚的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并进一步对17—18世纪的世界体系发挥深远影响。明清鼎革的消息通过西方来华传教士和商人传至欧洲,引起欧洲政治、宗教、…
作品载入中,请稍候 ...
扫码下载客户端
手机/Pad随时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