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历其境

[美] 威廉·丹尼尔·莱希
致谢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查特·赫斯利普先生帮助我查找了与原始笔记相关的资料。 ——威廉·丹尼尔·莱希 前言 这本回忆录基于威廉·丹尼尔·莱希海军上将在1941年到1945年战争期间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记录,在我的请求下将其集结成册,以飨读者。 莱希上将漫长而辉煌的履历——海军作战部部长、波多黎各总督、驻法国大使、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陆海军总司令参谋长——足以证明他的回忆录具有极高的价值。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受益匪浅。对于所有进行二战战略研究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份权威性的史料。 哈里·S.杜鲁门 华盛顿,白宫 1949年10月11日 第一章 身历其境 我见证了历史。 从1940年11月到1945年9月二战结束,将近五年的时间里,我有幸在最高统帅部担任要职,得以亲身经历了我们击败敌人、赢得胜利的整个过程,这是一段艰难的历程,我们时常需要面对敌众我寡的危急局势。这些记录来自我亲身参与的许多历史性会议,在这些会议中,我们规划战争进程,致力于缔造通往和平之路。这些会议包括: 华盛顿会议,1943年5月22日至5月2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这是战争期间九次盟国会议中的第四次。在这次会议以及之后的几次会议中,温斯顿·丘吉尔出于保护大英帝国势力的目的所执意坚持的作战计划,与罗斯福总统尽快击败希特勒的基本策略未能达成完全一致。 三个月后,魁北克会议于1943年8月17日至8月24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盟国之间最终达成了一致的全球性战略,另一项重要决议则是英国同意美国提出的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欧洲大陆的作战计划。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英美与中国达成了协议,尽管这个协议后来并未真正履行过;与土耳其的谈判则一无所获。在这次会议上,我们执拗的英国盟友,极力想要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地中海地区,而美国统帅部则认为,盟国已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