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献给 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 ——《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 作者的话 在开始描写我的主角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的时候,我感到有点惶惑。事情是这样的:虽然我把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称作我的主角,但是,连我自己也知道,他绝不是一个大人物,因此我预料不免会有人提出这类的问题——你的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使你选他当作主角?他做了什么事情?谁知道他?他在哪些人心目中、由于什么而出的名?我这读者为什么应该浪费时间去研究他的生平事迹? 最后一个问题顶要命了,因为我对这个问题只能回答:“也许你们自己可以从这部小说里看到的。”可如果大家读完这部小说,并没有看到,也不同意我的主角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有什么出奇的地方,那又怎样呢?我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很悲痛地预见到了这一点。对于我来说,他是很出奇的,然而我很担心自己是不是能够向读者证明这一点。问题是:他也许是一个活动家,但他是个还捉摸不透的、并不明确的活动家。但话又说回来,在我们这样一种时代,要求人家明确,那也未免太奇怪。也许只有一点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他是一个奇特的人,甚至是个怪物。不过,奇特与古怪只会令人生厌,不会博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当大家全都想把个别凑成一致,以便在普遍的混乱之中,竭力求得某种整个的含义的时候。而怪物大多是个别和特殊的现象。不是吗? 假使各位不同意这最后的论点,而回答说“不是”或者“不尽然”,那么,关于我的主角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的意义,我倒可以放下心来了。因为,怪物不但“不尽”个别和特殊,而且相反地,有时恰恰成为整个社会的核心,而和他同时代的其他人,却好像遭到一阵狂风袭来似的,不知为什么被暂时从他身边吹散了。…… 我本来可以不做这种极为平庸和含糊的解释,开门见山,直入正题,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