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偶

[美] 大卫·布林
致中国读者 从大洋彼岸向中国读者致意! 我非常高兴地得知,《陶偶》很快将到达许多聪明好奇的中国读者手中。相信科幻世界一定会拿出一个出色的译本——很可能让它的英文原版相形见绌。 这本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近未来。那时,人人都能拥有一台“复制机”,放在自己家中。这台机器吐出的不是纸张,而是用泥土塑造的你本人的副本,功能齐全,而且成本低廉。这些复制品可以行动、思考,但只有一天的有效期。一天终了时,它们必须把各自的记忆回传给肉身本体。想想看,这是多么有用……而且,多么危险。 这个点子其实源自西安的陶俑士兵。相传秦始皇的方士们能复制人的灵魂,并把它们铸进陶土。我所做的只是想指出,这样的事今后或许会变成现实。从过去吸取灵感以想象未来,这种做法再正常没有了。 从某个角度看,《陶偶》是一本侦探小说:奇案探秘,抽丝剥茧,层层推进。它还想传达一种观念:有的时候,某种新技术会猛然间改变所有现存的规则,而我们必须适应这一点。此外,这本小说还对人之为人的问题作了一番哲学探讨。它还是一本探险小说……一本好玩儿的书! 以上种种,综合起来不过是两种情绪:焦虑和兴奋。科幻小说最擅长同时抓住这两大要素。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小说必定肤浅、愚蠢。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探索的是我们所有人都有可能前往的未知之境,在我们前方摸索道路,进入笼罩在迷雾中的明天。 我在北京、成都和西安都做过关于科幻的报告。我的听众提出了许多精彩、聪颖的问题,它们都集中于未来和未来的改变。我的回答是,是的,科幻这一文类承认,改变是不可避免的。科幻关注这种可能性——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会成就他们的父母认定绝不可能的大事。这样的描述让许多人十分高兴,他们急于踏上这条改变、进步之路。 但也有人觉得不快。他们问我:“这样的改变对我们的先辈未免太过不恭了吧?认为孩子可能强于他们的父母,这种假设是不是有些不敬?” 我的回答是:“你盼望你的孩子比你聪明,比你强壮,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