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2023年9月号

郑培凯 等
图片 版权声明:我们已经努力核实本刊所使用图文的版权人信息,若有遗漏,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下一期中作适当说明。 所有图文版权均属本刊所有,未经本刊书面允许不得转载,本刊保留一切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刊已建立数字化期刊,本刊及本刊合作机构通过光盘、网络、手机等载体传播本刊论文,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如有异议,请来稿时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编辑部札记| 动图非图 郁喆隽 大家是否还记得,本世纪初《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的时候,影片中穿插了不少新奇的设定,其中一个就是巫师们阅读的《预言家日报》—报纸上的新闻照片居然会动。昔日魔法世界中的“高科技”,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成了“麻瓜”的日常。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对于能动的图像乃至视频感觉不到任何的惊奇。就好像看到的东西要动起来是天经地义的。 曾几何时,这一风潮也蔓延到了艺术领域中,让名画动起来似乎成了一个趋势:《清明上河图》里的商贩可以走起来,虹桥头上红衣小孩儿追着一只小猪跑;《千里江山图》中的农夫独步乡野小路,直到隐入密林;《步辇图》里的来访者作揖行礼;《乐舞图》中的舞伎旋转起来,长袖飘动。《蒙娜丽莎》不再忧郁,而是俏皮地冲着观众眨眼;《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也不必矜持,掏出手帕来擦鼻涕……不过如果眼光多逗留一会儿,会发现它们在简单地重复一小段动作。 当波提切利的维纳斯、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马格利特的青苹果男被投放到墙面上,反复地摇曳起来,的确产生了某种沉浸感,不过我们是否正在逐渐失去安安静静观看的能力呢?更有一些前卫的数字艺术家,将某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堆叠在一张动图里,以极快的速度来“闪回”其一生的代表作品。眼球很快就产生了疲劳,而大脑则消极怠工。原本需要想象和共情才能进行的审美,交托给了一对晶状体。好像视频作者尝试越俎代庖,代替观看者,把他自己的想象强行塞入别人的眼睛里去。 “人们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