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雨天

[日] 是枝裕和
序言 书名《在这样的雨天》本是我写过的一部未完成的剧本的标题。我原准备在2003年底将它搬上PARCO剧场的舞台,当时还恳请场馆方和三谷幸喜老师破例让我参观了后台与排练现场,可惜最后没能如愿。 《在这样的雨天》的故事围绕一位上了年纪、职业生涯进入晚期的女演员展开,舞台仅限于演出前与演出后的休息室。 “在这样的雨天,还有没有人来看戏啊……”休息室中的主人公一边化妆,一边嘀咕。标题便取自她的这句台词。 导演是影视剧出身,合作的演员则是偶像艺人。然而,若非依靠那个黄毛丫头的人气,如今的她可填不满一间剧场。她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会拿多年来照顾她起居的经纪人撒气。 上演的剧目是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以同性间的友谊为主题。奈何老演员一个朋友都没有,根本搞不懂这个故事。换作平时,她总会在公演开始一周后收到一封信,里面写有针对其表演的详细建议。可不知为何,这次的信迟迟不来,她也为此烦躁不已。信究竟是谁写的?莫非是当年关照过她的那位导演?还是曾经交往过的演员?等到演出的最后一天,还是不见信来。散场后,一位老妇人来到休息室。信正是出自在衣帽间工作的她丈夫之手。老妇人是女演员的戏迷,夫妻俩总是一起看戏,再由丈夫代笔写信。丈夫在开演首日的前一天离开了人世。 女性之间的友谊就此萌芽。 唉……要是公演日再多上那么一天,我就能发挥得更好一些了……女演员心想。两人结伴走到剧场门口,融入雨渐成雪的街道——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我的脑海中,女演员是若尾文子的形象,而衣帽间工作人员的妻子是照着希林老师塑造的。 一眨眼,十五年过去了。这个剧本即将以新的标题、新的舞台和新的演员阵容焕发新生。而这本书正是追踪其诞生历程的局部记录。 图片: 在飞机上写的第一份备忘录。 图片 图片: 梳理后的人物关系图。 图片 原书注释 编剧、影视与戏剧导演、演员。生于日本东京。1983年大学期间组建剧团“东京Su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