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旧事

李茵
图片 图片: 李茵和邓钧洪夫妇(1957年) 图片: 全家在湖南日报花园(1956年) 前排为:七毛(1966年溺水夭折)、残雪(作家)、邓晓芒(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教授)、邓晓晖(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已退休);后排为:八毛(克拉玛依石油勘探设计院俄文翻译)、李茵、外婆、邓钧洪、邓美华(国防科大卫生院医生,已退休) 新版序 邓晓芒 今年1月3日,我的母亲走完了她93年漫长而绚丽多彩的人生,在沉睡中悄然离世。我和妻子当天从武汉赶回长沙,按照母亲生前的遗愿,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只有家人默默地聚会和哀思。骨灰撒到湘江,顺水流向洞庭,流入长江,归于大海,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生死观。母亲是唯物主义者,我也是,我们家全是。但我们的唯物主义只体现在不信鬼神和来世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重的是精神的享受和理想的追求。记得当年父亲和母亲双双被打成“右派”,母亲下放衡山劳动改造三年,后回到报社,在资料室打杂,父亲被贬到湖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看守周围的柑橘园。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大饥荒,外婆患水肿病去世,几个刚刚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弟妹都得了肺结核,母亲则是严重的肝炎和肾盂肾炎,然而,我们家的读书风气从来就没有断过。经常是,父亲从图书馆、或者母亲从资料室下班回来,带回几本书,要么是中外经典小说,要么是《鲁迅全集》的某一册,我们兄弟姐妹立刻每人抢一本,有的围在炉边,有的倒在床上,如饥似渴地读起来。外人有时候很奇怪,知道我们家兄弟姐妹多,但是整天听不到一点儿人的声音,直到把门推开一看,才发现原来满满一屋子人,人手一本书在看(当时我们家大小八口挤住在共20多平方米的两间房子里)。父亲1994年心脏病发作去世,大概从那时起,母亲就开始认真地把自己从小到大几十年所见所闻和经历过的事情以散文的方式“攒”起来。由于长期保持着记日记的习惯,她做这件事非常自然,并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甚至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