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人类生活在意义的国度中。我们无法体验客观环境本身,只能体验客观环境对于人类的意义。从根本上来讲,我们的体验是由人类的意图定性的。“木头”意味着“和人类相关的木头”,“石头”意味着“人类生活中的石头”。如果一个人试图摆脱意义,只考虑客观环境本身,那么他就可能遭遇不幸。因为他把自己从人群中孤立了出来,所以他的各种行为,对于自己或其他人来说,都没了用处。简而言之,他的行为丧失了意义。人类无法摆脱意义。我们赋予现实意义才能体验现实,我们体验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经过诠释的现实。因此,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认为,我们赋予现实的意义,或多或少,总是未完成的、不完整的;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这种意义永远无法做到全然正确。意义的国度,就是错误的国度。 问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可能给不出答案。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拿这个问题来庸人自扰,也不会苦苦思索以求得出一个结果。其实这个问题自人类历史之初就已经存在了,在我们这个时代,无论年轻还是年长,人们总会发出这样的诘问:“生命的意义何在?生命意味着什么?”然而,我们也可以说,人们只有在遭遇打击的时候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生活一帆风顺,人们不曾面临困境的考验,这个问题是不会被问出口的。这个问题和它的答案必然会体现在每个人的行为当中。如果我们撇开一个人的言语,只观察他的行为,我们就能发现,他对“生命的意义”有着自己的理解。他的理解指导着他的姿态、动作、表情、行为、志向、习惯和性格特征。他表现得好像自己能够依循生命的某一个特定诠释。从他所有的行为中,我们能看出他对世界和自己隐隐有着一种预期,我们能看出他坚信“我就是这样的,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能看出他赋予自己、赋予生命的意义。 世界上有多少人,生命就会被赋予多少种意义。正如上文所言,每一种意义,或多或少都会包含一些错误。没人可以掌握生命的绝对意义;或者说,任何一种意义,但凡有可以采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