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 古都 千只鹤

[日] 川端康成
插图 图片: 池上本门寺 川濑巴水 绘 图片: 京都清水寺 川濑巴水 绘 图片: 芝弁天池 川濑巴水 绘 图片: 东京御茶水 川濑巴水 绘 美丽日本中的我 川端康成 春花夏杜鹃,秋月冬凉雪。 这首和歌题名《本来面目》,为道元禅师(1200—1253)所作。 另有一首出自明惠上人(1173—1232)的和歌: 冬月出云伴我身,可染朔风寒飞雪? 受邀题字时,我常手书这两首和歌相赠。 明惠上人的这首还附有一篇堪称和歌物语的详尽长序,借以阐明诗中的心境。 元仁元年(1224)十二月十二日夜,天昏月暗,入花宫殿禅坐。渐至中夜,出定后,自峰顶禅房返回下房。此时,月出云间,清辉照雪。虽狼嚎谷间,有月为伴,心无恐。至下房,起身再出,见月又入云。闻后夜钟声,重上峰房,月复出云,与我伴行。抵峰顶,将入禅堂时,月逐云而去,欲隐山后,似默随我身。 这首和歌后,还附有一段文字: 至峰顶禅堂,见月斜山头。 吾向山端月亦随,诚愿夜夜作友陪。 明惠在禅堂彻夜修禅,或是于天明前再入禅堂时又作: 观禅间开目,但见晓月清光,照落窗前。身在暗处,举目遥望,心澈生辉,仿若与月光相映相融。 心明洞彻无遮碍,月见却疑清辉在。 西行素有“樱花诗人”之称,明惠则被冠以“咏月歌人”的美名。 皎皎皎兮皎皎皎,皎皎皎兮皎皎月。 他笔下的这首和歌天真无邪,只是简单地将感叹音连缀成诗,连同上述三首从夜半至拂晓的冬月歌,旨在“咏歌实不为歌”(借鉴西行法师的说法)。它们坦率、纯真,把对明月的诉说朴素地化为三十一个日语音节。所谓“与月为友”,其实更是与月相亲,我见月即成月,月见我即成我,沉入自然,与自然合一。拂晓前在昏暗的禅堂里打坐静思的僧人心澄烁烁,所以晓月以为那光就是自己的清辉。 正如长序所阐明的那样,明惠入山顶禅堂思索宗教与哲学,“冬月出云伴我身”一诗歌咏的便是心与月微妙地相呼相应的事。我之所以借它题字,也正是有感于诗中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