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八月

[英] 迪利普·希罗(Dilip Hiro)
序 爱尔兰是第一个在英联邦内获得自治领地位的大英帝国殖民地。1922年12月6日,以新教教徒为主的北爱尔兰根据1921年12月的《英-爱条约》行使其权利,脱离了爱尔兰自由邦,继续作为大英帝国的一分子留在版图内。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可追溯到1690年发生的博因河战役,交战双方是信奉新教的奥兰治的威廉三世与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此战最终导致了爱尔兰的分裂。 在爱尔兰分治四分之一世纪后,印度次大陆成为英国的下一个殖民地,并最终分裂为印度自治领和巴基斯坦自治领。导致这一结果的是占人口多数的印度教教徒和占人口少数的穆斯林之间不可调和的紧张关系。而这一分治的持续、实施及其直接后果和之后的状况,对该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爱尔兰的分裂。 这两个分裂的区域之间的共同点为宗教归属。爱尔兰这边,是基督教内部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在统一但被殖民的印度,则是信奉多神论的印度教和信奉一神论的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绝对数字表明,在分治前夕,印度次大陆有2.5亿印度教教徒和9000万穆斯林,他们加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由于少数民族跨越1947年8月建立的新边界进行双向迁移,数百万家庭被迫离开他们生活了几个世纪的家园。他们留下了所有的不动产和大部分动产。两方政府充公没收了背井离乡者的财产,并计划用以补偿来自对方地区的由于分治而失去财产的人们。尽管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徒在西旁遮普邦的总资产超过了穆斯林在东旁遮普邦和德里的总资产,但这一计划在东、西旁遮普和毗邻德里的地方都颇有成效。 小省信德的情况有两点不同于旁遮普省。该地区的人们仍然团结一致,并且没有发生旁遮普邦那样的集体屠杀。在信德省两个主要城市,针对在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上远比穆斯林优越的印度教教徒的暴力活动是有限的,但这足以导致信德省的印度教教徒不断外流。然而,与西巴基斯坦的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徒不同的是,信德省内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