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也疯狂

[英] 史蒂芬·康纳
“但我不想和疯子在一起。”爱丽丝说。 “哦,那可不行。”猫说,“我们都是疯子,我疯了,你也疯了。” “你怎么知道我疯了?”爱丽丝说。 “你一定是疯了,”猫说,“否则你就不会到这里来。” 爱丽丝认为这根本不能证明什么。 ——[英]刘易斯·卡罗儿《爱丽丝梦游仙境》 引言 “认识论(epistemology)”与“科学家(scientist)”一样,都是现代词汇。英国科学促进协会(BritishAssociationforthe AdvancementofScience)在19世纪3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后者,前者则最早见诸1847年出版的《英语评论》(English Review),是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JohannGottliebFichte)对德语单词“Wissenschaftslehre(科学的理论)”的翻译。据作者的解释,“epistemology(认识论)”这个译法参照了“technology(技术)”一词的翻译\(^{1}\)。希腊哲学关注的是如何区分权威可靠的知识与普通大众的意见,可以说它的整个概念体系和框架是建立在认识论基础上的。然而,让人颇为好奇的是,直到19世纪,认识论这种将认识转向其自身状态和其可能性的努力才有了正式命名——即便不是获得完全的了解。 此外,还有一些人也提出了类似的名称。拉尔夫·卡德沃思(RalphCudworth)在1688年完成的一篇论文中(不过直到1731年,该论文才得以发表),提出了“epistemonical”一词,大意是“能被认识的”。在论文中,卡德沃思先指出:“一切理论真相不过是能被清楚认识的事物,而凡是能被清楚感知的,皆是实体和真相。”这意味着虚假根本无法存于世。接着,卡德沃思又提出:“凡是能明白无误地认识的事物,人们就不会受其蒙蔽,唯有人们认为无法理解的事物,他们才会被其蒙蔽。”\(^{2}\)这样说来,“epi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