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说、唱:声音的秘密与威望
[法] 柏莲·昂赫
酷似我的陌生人
“一个人的声音不为其本人所熟知,在他人听起来却是其身份的标志。”\(^{1}\)
“你好!这里是柏莲·昂赫的语音留言。您可以给我留言,我会尽快给您回电话。”
我听着刚刚录制的语音信箱应答语,不禁略感吃惊。不管多么熟悉自己的声音,均是徒劳,即便研究声音多年,也无济于事,每次听到这语音信箱应答语时,都觉得它跟我所想象的不完全一样。几乎每次都觉得不一样,但还不是完全不一样。
我们通常辨认不出自己录制过的声音。更多时候,我们并不喜欢自己录制的声音。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录制后的声音比这沉稳果断,鼻音也没那么重,如果多一些庄重,少一些幼稚,我们会更喜爱它,然而,这就是我们的声音,是其他人听到的声音。就因为它,别人才能立刻将我们辨认出来。有时候,甚至只需两个音节——“是我”,即可确认我们的身份。显而易见,自我意识包括其内心深处的那个陌生人。她来自我们自身,我们也深知她是我们的密使,而我们自己却从来未曾感受到她的存在。她是将我们交与他人的陌生人,是与我们酷似的陌生人。
最近,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一次特别的经历。几天前,她偶然收听了广播里一档文化类节目。刚听到节目开头的几句话,她便被嘉宾的声音魅力深深打动了——因为不喜欢自己的声音,所以对嘉宾的声音更加迷恋。然而,几秒钟后,她就感到震惊不已:那些话语听起来非常熟悉。于是,她意识到,这就是她自己的声音……她正在收听的节目竟然就是自己几个月前录制的!她只有在把自己的声音当作别人的声音来听的那一刻,才觉得那声音多么可爱动听,而实际上,她的声音并没有被习惯性的内在感知和外部修复之间的差距所干扰。我们恰恰因为日常的亲近与录音的陌生之间存在着这样的罅隙,才不再喜爱自己的声音。
每个人都梦想着拥有一副姣好容颜,但事实上,我们的真实形象却与梦想中的形象不尽相同。这一差距可能使我们对自己的容颜大失所望。但是,由于镜子和照片在生活中比录音更司空见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