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一百年:重现中国

杨泓
从长城和舞龙谈起——代前言 长城,似乎像是一条遨游星空过久因而忽然感到疲倦的巨龙,本想落在大地上暂时卧息,把头伸向浩渺的渤海,以饱饮清凉的海水,驱散旅途的辛劳。不料它太累了,竟然沉睡不起。修长的躯体从中国的东北蜿蜒伸展向西北,绵亘万里,静静地凝固在山峦荒漠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可以是古老中国文明的象征,也是炎黄子孙的智慧和勤劳所创造的人间奇迹。今天仍以它宏伟劲健的雄姿,吸引着无数探寻中国古文明的来客。 长城是中国文明的象征,确切地说,它是中国文明的产物。换另一个观察视角,还可以说长城是中国文明发展过程中,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矛盾的产物。虽然早在东周时期,列国之间已经开始纷纷修筑保卫自己疆域的长城,例如屏卫山东半岛的齐长城、长期以来,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长城象征着种种不同含义,有时甚至互相矛盾。长城构筑工程之浩大,工作环境条件之艰苦,显示了中国古代百姓的智慧和才能,以及他们刻苦耐劳的品质和不畏艰辛的作风。长城的宏伟壮观,又被视为华夏民族的力量和坚强民族精神的象征,特别是在遭受外来侵略的战争年代里,它更成为中华各族团结御敌、坚强不屈的象征。但是,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在一般老百姓眼里,长城又曾是暴政的见证。对于在官府驱逼下用老百姓的血汗和生命筑成的这一庞然大物,人们怀着激愤的情感。民间传颂久远的孟姜女的故事,正反映着老百姓这种仇恨暴政、期望暴政垮台的情感,于是传说中的孟姜女,用她那悲愤的泪水,终于摧垮了作为暴政化身的高墙。 图片: 慕田峪明长城 图片: 内蒙古固阳秦长城遗址 图片: 甘肃敦煌汉长城遗址 图片: 甘肃明长城嘉峪关 至于长城的历史作用,更应该从多方面去考察。构筑长城的本意,是为了阻断游牧民族,避免他们武装掠扰处于社会发展较高阶段的汉族,争取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安宁。这道人工垒砌的屏障,也自然增加了民族之间的隔阂。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一耗费巨大的防御工程,似乎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