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

张炜
文前插图 图片: 《陈风图》(局部) [南宋] 马和之 大英博物馆 藏 图片: 《唐风册图》(局部) [南宋] 马和之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图片: 《豳风图卷》(局部) [南宋] 马远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藏 图片: 《鸿雁之什图》(局部) [南宋]马和之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藏 图片: 《毛诗品物图考》(节选) [日] 冈元凤 纂辑 图片: 《毛诗品物图考》(节选) [日] 冈元凤 纂辑 图片: 《毛诗品物图考》(节选) [日] 冈元凤 纂辑 图片: 《毛诗品物图考》(节选) [日] 冈元凤 纂辑 上篇 《诗经》五讲 第一讲 《诗》何以为经 · 《诗经》之“经” 作为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间它从一部文学作品集(诗歌集),逐步走向了不可动摇的“经”,地位变得十分显赫。这种完成和蜕变是一个缓慢的、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现代,它更多的还是被当作一部文学作品集来对待。但毋庸讳言,直到今天,它在人们心目中仍然超越了一般文学作品的意义,仍以不可置疑的“经”的神圣和崇高,左右着人们的审美。如果就文学的意义来说,“诗三百”的主体应该是《风》,而《风》是率性大胆、泼辣放肆的民间咏唱。那么可以设问和想象,一部充满野性的民歌集何以登上大雅之堂,并最终为庙堂所接受,进而又成为神圣的“经”?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更是后代诗歌创作之滥觞,那么“诗”何以为“经”?又是从何时为“经”?大约从战国末期,“诗三百”开始被广泛引用,到了汉代,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诗经》开始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首。 关于这三百首的形成过程,最早有载于《史记》的“孔子删诗说”,说由孔子将许多重复的诗篇去掉,删削订正,最后留下了这样的版本。王充《论衡·正说》大致沿袭了《史记》的说法,说“孔子删去复重,正而存三百篇”。事实上在后来的经学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