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英] 罗杰·M. 怀特
前言 如书名所示,本书是为有心钻研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朋友而写的一本导读书。这意味着,虽然本书的写法使得读它的时候可以不同时读《逻辑哲学论》,但从本意上说,它是为原著读者而写的,目的是让读者能在研读《逻辑哲学论》时予以参考,也能反过来参考。 《逻辑哲学论》是一部难读的文本,因此关于其正确解读就有了相当多的争议,而争议不但涉及特定段落的具体注疏,甚至关乎整本书所论述的主题。凡是讨论《逻辑哲学论》的著作,无不会在这点或那点上激起异议。我不可避免地在这本导读中发展出一套特定的讲法,给出我个人对《逻辑哲学论》整体结构的描绘,给出我对其中关键段落的解读,同时在有人提出其他解读的各处予以提示。有鉴于此,无论哪位作者的著作,凡是论及《逻辑哲学论》之处,读者绝不可简单地听信其言,一定要拿作者的论述与原著文本对勘一番。这条告诫显然既适用于本书,又同样适用于其他任何谈及《逻辑哲学论》的著作。 不太显然的是,上述告诫也适用于维特根斯坦本人在《哲学研究》中写到《逻辑哲学论》的地方。不少人在上手读《逻辑哲学论》之前,已经先行接触过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当今有关《逻辑哲学论》的一个争议焦点,正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从其思想的早期到后期的连续程度。依我个人的看法,连续成分和非连续成分都被低估了。说连续成分被低估了,是因为他在《哲学研究》中处理的问题大多正是早期也处理过的根本问题,而他的后期著作只有联系到《逻辑哲学论》的问题来看,方能得到恰当的理解。说非连续成分被低估了,是因为他后来彻底摒弃了此前对那些问题所采取的进路。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后来的思想一定比他先有的思想更好。依我个人观点看,假如你以为《哲学研究》总能取代之前的著作,那么《逻辑哲学论》中不少极高明的洞见就有丧失的危险。无论如何,读者应该先按《逻辑哲学论》本身的观点来评判它,再尝试评估维特根斯坦后来有关它的说法。解读《逻辑哲学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