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理咨询师之路

张沛超 等
推荐序 精神分析好学者四心态 李孟潮 2008年,CAPA班第一期在上海开办了,我和几位同学兴奋地日以继夜、起早贪黑地学习。而汶川地震让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正式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镁光灯下。我们一边认真学习CAPA老师教授的危机干预技术,一边摩拳擦掌要奔赴灾区奉献一腔青春热血。 12年匆匆而过,当年的同学们现在大多已功成名就,成为行业精英。 有的仗剑走天涯,走进美国精神分析研究院继续闭关苦修;有的招兵买马,开办了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有的在大学里教书育人,期望带给学生爱与自由的真谛;还有的依然那么低调,默默守着精神分析一亩三分地的小田园、小确定、小幸福,收获一堆堆反移情、一点点咨询费、一滴滴力比多。 他们的心情和故事,就汇集在这本书中,既有趣,又温馨。 收到沛超邀请写序的时候,我非常高兴。因为发生了一个共时性事件,我担任编辑的英文期刊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therapy in China,今年正好准备出版一个专辑,来回顾、评述中国各种精神分析培训班的经验和教训。 在中国精神分析的发展历史上,各种班层出不穷,CAPA应该是最独特的一个。 CAPA全称为The China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lliance,译为“ 中美精神分析联盟”。它实际在2006年就成立了,起源于美国精神分析师Elise Snyder。她在成都出差之时,遇到成都同行诉苦,他们因为没有个人分析和系统培训而心如刀绞。 Elise一开始的想法只是做一个中介机构。因为美国的精神分析正日薄西山,退休分析师无用武之地,不少精神分析学院面临关门的困境。美国精神分析协会开会,都快要变成夕阳红联欢晚会了。 而中国却正好有蓬勃的需求,有志于精神分析的青年漫山遍野,郁郁葱葱。 然后有精神分析的有志青年告诉她,CAPA也许可以仿照另外一个班——中德心理动力学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