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话语:亲密关系中哪些话不能乱说?

[法] 罗伯特·纽伯格
献给在亲密关系中无法好好沟通的人 前言 有毒的话语往往隐藏在亲密关系中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保罗《哥林多前书》 “亲爱的,你怎么能觉得我在骗你呢?我只是太忙了,”男人对女人说道。女人因男人总是不在身边而感到担忧,而男人热情的减退也让女人感到不安。 伤人的言语、错误的推理、语言的陷阱,简而言之,有毒的话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有感情问题的伴侣之间。实际上,这是同居暴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近年来,这类行为被归为“病态自恋”(pervers narcissique)。“病态自恋”这一概念由精神病专家、精神分析学家保罗-克劳德·拉卡米耶(Paul-Claude Racamier)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指的是精神变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一概念随后被阿尔伯托·艾格尔(Alberto Eiguer),特别是被玛丽-弗朗丝·伊里戈扬(Marie-France Hirigoyen)继承、推广,被用来解释在伴侣争吵中扮演控制者一方的行为。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自恋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他解释道:“自恋是一种借着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自恋超过一定限度,就成了病态自恋。 病态自恋者对自己的才能、魅力和自我价值的认知极度膨胀,非常不符合现实。他们的自我知觉是虚浮夸大的,这样的社会认知模式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病态自恋者容易受到强烈的自利偏差的影响。如果事情顺利,他们就把所有的功劳归于自己;如果事情不顺,他们是不会承担一点责任的。他们对他人怎样对待自己的记忆也常出错;他们记得的接纳和和赞许比实际上得到的要多,但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