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增订本)

刘淑芬
总序 一 晃晃悠悠的节奏、断断续续的过程,也许是“万事开头难”吧,从2017年3月14日“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学术座谈会”召开、计划出版系列图书至今,竟然已经三年又八个月过去了,具有“标志”意义的南京大学出版社版“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书系”首批四册,终于即将推出,它们是: 刘淑芬著《六朝的城市与社会》(增订本),“甲种专著”第叁号; 张学锋编《“都城圈”与“都城圈社会”研究文集——以六朝建康为中心》,“乙种论集”第壹号; [美]戚安道(Andrew Chittick)著、毕云译《中古中国的荫护与社群:公元400—600年的襄阳城》,“丙种译丛”第壹号; [德]安然(Annette Kieser)著、周胤等译《从文物考古透视六朝社会》,“丙种译丛”第贰号。 既然是“首批四册”,如何“甲种专著”却编为“第叁号”呢?这缘于此前“书系”已经出版了以下数种: 胡阿祥著《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修订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版,“甲种专著”第壹号; 吴桂兵著《中古丧葬礼俗中佛教因素演进的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版,“甲种专著”第贰号; 胡阿祥著《“胡”说六朝》,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版,“戊种公共史学”第壹号; 胡阿祥、王景福著《谢朓传》,凤凰出版社,2019年12月版,“戊种公共史学”第贰号。 据上所陈,“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书系”的总体设计,应该就可以瞭然了。 首先,“书系”包含五个系列,即甲种专著、乙种论集、丙种译丛、丁种资料、戊种公共史学,这显示了我们对六朝历史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全面关注、对话学界之“学院”史学与面向社会之“公共史学”的兼容并包。 其次,“书系”出版采取“1+N”模式,“1”为南京大学出版社,“N”为其他出版社,“1”为主,“N”为辅,但仍按出版时序进行统一编号。所以如此处理,自然不在追求“差异美”,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