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在哪里
董耀会
前言
万里长城的建筑气势壮观,历史悠久。长城为履行责任和使命而屹立了千百年,令后世每一个中国人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正是两千多年来发生在长城内外的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这个多民族的现代国家。长城所代表之追求和平的文化和思维模式,对世代的中国人都有着巨大影响。
何为长城,为何修建长城?
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一下长城是什么。历史上不同时期对长城有很多不同的称谓,比如:边墙、障塞、壕堑等。随便怎么称呼,其作用都是一样的。长城是中国古代由连续性墙体及配套的关隘、城堡、烽燧等构成体系的巨型军事防御工程,以构建农牧交错地带农耕与游牧地区之间的秩序。
连绵的墙体是长城防御体系的主体。长城墙体的对外防御性,体现在高大、陡险、连绵不绝的建筑结构上,并将关隘、敌台、城楼等建于城墙上,连接各城堡与烽燧,使其互相呼应,形成防御体系,增加防御功能。除墙体外,关隘、城堡、烽燧是长城防御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当然,作为一个完备的纵深防御体系,长城并非从其产生即如此,而是经历了两千多年不断发展的过程。
历朝历代修建长城,都绝不是为了争取时间以积蓄力量的权宜之计。中国人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修建和使用长城,显然不是谋一时的权宜之计。作为以农业立国的古代王朝,严格地控制边疆安全始终至关重要。安全在任何时期都不是奢侈品,而应该是人类社会的必需品。这应该是历代修建长城,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动力。长城地区不稳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威胁。
修建长城的另外一个动力来自文化传统。我们的文化从来都是主张“和合”,自古以来都不主张极限使用武力,通过征服,把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别人。历来的霸权文化,都是以实力来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强迫就是不管乐意还是不乐意都要去做。长城文化代表的是不追求征服别人,当然也不可能接受别人的征服。中国的文化更喜欢融合,汉朝和匈奴打得如此激烈,只要匈奴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