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行纪

[英] W. H. 奥登 [英] 克里斯托弗·衣修伍德
本书根据兰登书屋1939年美国初版(由费伯出版社同步推出了英国初版)译出。须作说明的是,1973年,《战地行纪》曾出版修订版,奥登和衣修伍德分别撰写了前言,奥登对书中诗作作了大量改写。 中文版前言 《战地行纪》这本书由两位英国人合写而成,对于书中所述的这个国家及其文化,两位作者都所知甚少。因此,当他们在一个陌生的文化地理环境里试图摸索出自己的方向时,他们对中国的描述有时故作天真,有时甚至故意落入俗套,如此行文,目的当然在于强调他们作为欧洲人的身份意识。不过,W.H.奥登和克里斯托弗·衣修伍德却十分了解非正义、侵略和战争,在书写这场中日战争的时候,其笔端自带有强烈的道德立场和深刻的道德智慧。 他们自1938年1月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周游世界之旅,在此期间合作写出了本书。书中内容由大篇幅的散文和两部分的诗歌组成。衣修伍德完成了散文部分的终稿,但他的创作全部取材于他和奥登分别撰写的旅行日记。奥登完成了所有诗歌部分的创作,其中包含了他最为杰出的一些诗篇。本书最后所附的十四行组诗,采用了微缩的十四行诗体来探索那些与历史和伦理有关的重大问题。组诗前半部分是一部浓缩的世界史,每一首十四行诗都刻画了一种职业身份(譬如诗人、士兵、农民等)及其在漫长岁月中的变迁。组诗后半部分是中国战事的系列画面,每一首诗歌都阐明了日本入侵和中国抗战所体现的道德含义。 奥登和衣修伍德意识到,真实的战争史绝非如历史书籍所叙述的那般精简与单纯。但他们都深知,他们可以在响应这场战争的同时赋予其道德与智力的明晰性,而他们合撰的这本书也已成为见证其敏锐与智慧的永久的典范之作。 奥登文学遗产受托人 爱德华·门德尔松教授 译者序 一本书,或者说一本经过转译的书,自有其命运。 允许译者所追求的世俗价值,其实只有些许的期望:如果这个译本能够忠实传达原著,并在译者的本土母语中助产其活泼生命的话,也许它会被人记得更长久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