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写作课

[美] 华莱士·斯泰格那
前言 让我们设想:今天,一个学生来到斯坦福的写作研讨班。华莱士·斯泰格那(Wallace Stegner)依然在世,他还在指导这个课程,我们的学生——一个求学心切的堪萨斯小伙子(他的父母为他此行投入不菲)——决定在课前先做一做自己未来导师的背景研究。万一这个家伙是个后现代主义的骗子,靠从《故事会》里挤出的生活片段随意解构扭曲艺术怎么办?或者万一他总写一些不知所云的论文,钻诸如“新兴的小说模式”“比较语言学程式设计与现代文本”此类的学术牛角尖呢?这些对我们这个堪萨斯的年轻人没有任何助益,他只想创作优秀的小说。 在图书馆检索系统里,他浏览着屏幕上一页又一页有关斯泰格那的条目,超过三十五本书、六十多篇短篇小说、数百篇论文和文稿,编辑过、作序推荐过、批评审阅过的书籍不胜枚举——我们热切的学生感觉自己像弹球一样,在小说、历史、传记和社会学,甚至宗教学中间来回穿梭。他意识到,华莱士·斯泰格那就是一个“一站式卖场”,仅仅靠阅读华莱士·斯泰格那,这个堪萨斯人也许就能够接近教育曾矢志追求的目标——做一个文艺复兴人。 “小说作者应当是一个对所有知识都有所涉猎的人。”斯泰格那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是一个“文化的公民”。尽管斯泰格那深深地浸淫在很多领域,在学术上,尤其在对西方历史及其保护的研究上,彰显了卓越的品质和原创性;尽管他涉猎广泛,但小说依然是斯泰格那的长子,也是他最宠爱的孩子。比起显明的事实,被揭开或发现的真相总是更令人激赏,因为就像他说的,现实“期望被升华为虚构”。在斯泰格那一生写就的成百上千篇文字中,从初稿,到第十五稿,到终稿(因为首先,他是修改校订的信徒),只有不到两百页谈的是小说的艺术。而直接讲到创意写作这门可以传授的技艺的文字就更少了。 在艺术家中,像他这样沉默的人并不鲜见。也许这不难解释,创作中的艺术家很少有闲暇、有意愿去讲授技巧,甚至他们未必拥有解释技巧和构思的能力。想想看,…